混凝土內部溫濕度監測儀使用方法
前期準備
選擇合適的監測儀:根據混凝土結構的特點、監測需求以及預算,選擇精度高、穩定性好、具備合適測量范圍的溫濕度監測儀。例如,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,可能需要選擇具有遠程傳輸功能和多個測量通道的監測儀,以便同時監測不同位置的溫濕度。
檢查設備完整性:在使用前,仔細檢查監測儀及其配件是否齊全,有無損壞或故障跡象。確保傳感器、數據采集器、傳輸模塊等部件正常工作,電池電量充足或電源供應穩定。
規劃測點布置:根據混凝土結構的尺寸、形狀和施工工藝,合理規劃監測點的位置。***般來說,應在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較大、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,如結構的拐角、邊緣、大體積混凝土的中心等位置設置測點。同時,要考慮到傳感器的安裝和保護,避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傳感器造成損壞。
安裝傳感器
傳感器安裝方式:根據監測儀的類型和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方式,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安裝方法。常見的安裝方式有預埋式和后埋式。預埋式是在混凝土澆筑前將傳感器固定在鋼筋或模板上,隨混凝土***起澆筑;后埋式則是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,通過鉆孔等方式將傳感器植入混凝土內部。
傳感器連接:將傳感器與數據采集器或監測儀主機正確連接,確保連接牢固,避免出現接觸不良或短路等問題。有些監測儀可能需要進行傳感器的編號和校準設置,按照設備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,以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。
配置監測儀
設置測量參數:根據監測需求,在監測儀上設置合適的測量參數,如測量間隔時間、溫度和濕度的報警閾值等。測量間隔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內部溫濕度變化的速率來確定,***般在混凝土澆筑后的初期,變化速率較快,測量間隔可以較短,如每 10 - 30 分鐘測量***次;隨著混凝土的硬化和溫濕度趨于穩定,測量間隔可以適當延長。
數據存儲與傳輸設置:如果監測儀具備數據存儲和傳輸功能,設置好數據存儲的方式和容量,以及選擇合適的傳輸方式,如無線傳輸(如 GPRS、藍牙、ZigBee 等)或有線傳輸(如光纖、RS485 等),并配置好相關的傳輸參數,確保數據能夠及時、準確地傳輸到遠程監控中心或存儲設備上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